來源:本站 時間:2020-03-31
一、基本信息
序號 |
類別 |
描述 |
1 |
特征特性 |
中早熟品種,生長勢強。主、側蔓同時結莢,著莢力強,莢長100厘米左右,長者可達116厘米,橫徑1.1厘米,莢深綠色,耐老化,適于貯運。 |
2 |
種植場地 |
適合露地、保護地 |
3 |
播種溫度 |
25-30℃ |
4 |
生長適溫 |
25-30℃ |
5 |
栽培要點 |
航天豇豆對土壤要求不嚴格, 但為獲得高產,應選擇微酸性、三年以上未種過豆科的作物的砂壤土田塊種植。栽培田塊選擇地勢高、排灌方便、保水保肥性能好、土層深厚疏松、肥沃的地塊。 |
6 |
種植難度 |
較低 |
7 |
發芽率 |
〉85% |
二、種子種植流程
1.生長發育
生長發育可分為四個時期,即發芽、萌芽生長、現蕾期和開花結果期。
序號 |
過程 |
描述 |
1 |
發芽期 |
出苗后及時檢查苗情,缺苗斷垅的要補苗,第一對真葉發育不好或傷殘的苗子要更換成壯苗。補苗、缺苗工作應在第一對真葉展開后及早進行,最遲不要超過第一片復葉期。 |
2 |
萌芽生長期 |
出苗后至開花前的一段時間,一般不澆水,蹲苗至第一花序座莢(莢長3-4厘米)。 |
3 |
生蔓期 |
豇豆抽枝長蔓迅速,有5-6 葉時就應搭支架, 一般用人字形架, 以減少遮蔭和便于采收。初期莖蔓的纏繞能力不強, 選在露水未干或陰天人工扶助引蔓上架, 防止折斷。 |
4 |
結果期 |
要及時打去下部病老黃葉。及時摘除下部老葉、病葉,以利通風透光。全生育期160天左右,采收期長,可出現3-5次結莢高峰期。 |
2.育苗
序號 |
過程 |
描述 |
1 |
配置 營養土 |
選擇微酸性、三年以上未種過豆科的作物的砂壤土田塊種植。 |
2 |
催芽 |
選擇晴天氣曬2天,將種子用55℃水浸泡15分鐘,不斷攪拌使水溫降至30℃左右,繼續浸種4-5小時撈出待播。 |
3 |
播種 |
先將地塊澆透水,當表層土壤用手握能成團,且不易散開,相對含水量在70%以上時可進行播種。忌播種后再澆“蒙頭水”。若催芽,露白約60%時即可播種。 |
4 |
苗期 管理 |
航天豇豆發芽對溫度、水分、氧氣要求較嚴。尤其是溫度,在25-30℃的溫度下發芽較快,20℃以下發芽率降低,甚至很差。水份過多,種子容易霉爛,發芽率低。在生產上播種后如遇連綿陰雨或供水過多,特別是低溫陰雨、土壤板結等情況,常常造成爛種,或出苗后發生猝倒病等病害,造成嚴重缺苗。因此,發芽期在控制溫度、水分的同時,要提供疏松、透氣和排水良好的土壤環境。所以播種后,溫度白天應控制在25-30℃,晚間為16-18℃,以利于盡快出苗。出苗后,可葉面噴施0.1%-0.2%的磷酸二氫鉀,促苗健壯,提高抗病和抗逆能力。 |
3.定植后的管理
序號 |
類別 |
描述 |
1 |
溫濕度管理 |
溫度白天應控制在25-30℃,晚間為16-18℃。 |
2 |
水肥 管理 |
豇豆肥水管理總的原則是前期防止莖葉徒長, 后期防止早衰。坐莢前,以中耕為主,控制莖葉生長,如果肥水過多,莖葉生長旺盛,開花結莢部位上移,花序數減少,形成中下部空蔓,結莢以后,要經常保持壟面濕潤,每10-15天澆1次水,隔1-2水追肥1次,每畝施尿素15公斤,硫酸鉀8公斤,進入采收盛期后,植株生育緩慢,常出現“高溫歇”現象,這時要連續追肥,提高營養水平,避免植株早衰,促進側枝萌發,形成較多的側枝結莢,使原花序上的其它花芽也繼續開花坐莢。 |
3 |
植株 調整 |
合理的整枝是豇豆高產的主要措施。主要是打杈和摘心。打杈時一般把第一花序以下各節的側芽全部打掉。第一花序以上各節多為混合節位,既有花芽,又有葉芽,摘除時只摘葉芽,不要損傷花芽。另外,當主蔓長到架頂時,應及時摘除頂芽, 促使中上部側芽迅速生長,形成中、上部子蔓橫生、各子蔓每個節位都結莢的態勢。進入結果后期,要及時打去下部病老黃葉。及時摘除下部老葉、病葉,以利通風透光。 |
三、病蟲害管理
序號 |
名稱 |
描述 |
防治方法 |
1 |
白粉病 |
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葉柄和莖。葉片染病,發病初期在葉面或葉片背面產生白色粉狀小圓斑,后逐漸擴大為不規則形的白粉狀霉斑,逐漸多個粉斑連接成整張葉片。發病末期病葉組織變為黃褐色而枯死。 |
1.50%硫懸浮劑500倍液,間隔7-10天,采收前10天禁止用藥,生長期施用1次。 2.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采前安全間隔期為20天,生長期施用1次。20%嗎啉胍·乙銅可濕性粉劑,葉面噴霧,每畝使用粉劑100-150克左右,生長期施用1次,采前安全間隔期為5-7天;1.5%植病靈乳油稀釋1000-1500倍液噴施,生長期施用1次,畝施50-90克,采前安全間隔期為7~10天。 |
2 |
病毒病 |
豇豆葉片、果實、豆莢和種子等均可受病毒病危害,葉片受害后,在新葉上表現黃綠相間的花斑或不規則花葉,老葉上通常不表現癥狀;植株受害后,整株植物矮縮,葉片褪綠,畸形,發育不正常,有的病株生長點枯死,或從嫩梢開始壞死;豆莢受害后,豆莢有黑色或褐色局部斑,畸形,感染疾病的種子較小,變色。 |
20%嗎啉胍·乙銅可濕性粉劑,葉面噴霧,生長期施用1次,采前安全間隔期為5-7天; 1.5%植病靈乳油稀釋1000-1500倍液噴施,生長期施用1次,采前安全間隔期為7~10天。 |
3 |
猝倒病 |
在苗期發生,幼苗近土表基部水漬狀,后縮成線狀,子葉未凋萎,苗已倒伏地表。 |
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采前安全間隔期為20天,生長期施用1次; 用72.2%普力克水劑葉面噴施,600-900倍液 ,整個生長季節普力克水劑使用1次,采前安全間隔期為5-7天,農藥交替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