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推廣

蛋茄種植技術

來源:本站    時間:2020-03-31

基本信息

序號

類別

描述

1

特征特性

分為鵝蛋茄、雞蛋茄、綠蛋茄,單果重30-60g。

2

種植場地

適合露地、室內花盆栽培

3

播種溫度

22-28

4

生長適溫

15-30

5

栽培要點

營養土用五氯硝基苯和呋喃丹進行土壤消毒和防蟲;營養土的配制以無病田土(豆茬或小麥茬)和腐熟的牛馬糞配制最佳,土和糞的比例為8:2;將種子置于55-60℃溫水中。不斷攪拌至水溫30℃,然后浸泡2小時。取出種子稍加風干,置于200毫克/公斤赤霉素溶液中浸泡24小時后催芽

6

種植難度

較低

7

發芽率

〉85%

種子種植流程

1.生長發育

生長發育可分為三個時期,即發芽、幼苗期和開花結果期。

序號

過程

描述

1

發芽期

為了促進發芽,要進行種子處理,即用70℃溫水燙種15分鐘要不斷的攪拌,然后放入30℃的溫水中浸種10-12小時,再放在20-30℃的溫箱中變溫催芽。若不催芽,可提前10天播種。點播覆土厚度1-2厘米,最好采用營養缽育苗,營養缽的大小為9×9厘米為宜,營養缽要擺放整齊,相互要擠緊,為預防低溫。

2

幼苗期

從第一片真葉出現到現蕾,約需50~60天,幼苗期同時進行營養器官分化和生殖器官生長。4葉前以營養生長為主,但苗期生長量的95%是在4葉期以后完成的。4葉后開時開始花芽分化,到7~8片真葉展開時,幼苗已現蕾,四門斗的花芽已分化完畢。一般一個花序只著生一朵花,且基本為長柱花,可以正常授粉坐果。一個花序著生多個花朵時,最早開放的往往為長柱花,短柱花多不能授粉、結實。在適宜的溫度范圍內,溫度稍低些時,雖然花芽分化略為推遲,但分化的長柱花居多;反之,則中柱花、短柱花的比率增多。所以,苗期以日溫25℃左右、夜溫15~20℃較為適宜。

3

開花結果期

從茄子現蕾到拉秧為結果期。需要經歷現蕾-露瓣-凋瓣-開花-瞪眼-商品成熟-生理成熟7個時期,茄子生育期長,需要充足的養分供應。施肥應以氮磷鉀為主,配施鈣鎂硼鐵鋅等中微量元素。茄子生長初期,應以氮為主,以促進莖葉生長;開花期多施磷、鈣肥,有利涵養花蕾、提早結果;結果期需要肥料多,充足的鉀肥有利果實膨大、提高產量。白天25~30℃,夜間15~20℃,15℃以下果實生長緩慢,10℃以下生長停頓。

2.育苗

序號

過程

描述

1

配置

營養土

營養土用五氯硝基苯和呋喃丹進行土壤消毒和防蟲。營養土的配制以無病田土(豆茬或小麥茬)和腐熟的牛馬糞配制最佳,土和糞的比例為8:2

2

浸種

消毒

用70℃溫水燙種15分鐘要不斷的攪拌,然后放入30℃的溫水中浸種10-12小時

3

催芽

將經過浸種消毒處理的種子放在20-30℃的溫箱中變溫催芽,若不催芽,可提前10天播種,點播覆土厚度1-2厘米,最好采用營養缽育苗,營養缽的大小為9×9厘米為宜。

4

播種

溫床播種,塑料薄膜保溫育苗,溫床以25℃為標準,先用涼水拌濕種子,倒入70℃熱水,邊倒邊攪,待降溫至30℃,浸種16小時,保溫25-30℃,配制營養土,澆透底水,蓋薄層細土。

5

苗期

管理

應注意保溫、通風、間苗、覆土及增加光照,同時注意床土水分的管理。

3.定植后的管理

序號

類別

描述

1

溫濕度管理

為喜溫型果菜,生長適宜溫度為22~30,結果期的最適溫度為白天25~30℃,夜間15~20℃15~25 。對水分要求較多,空氣相對濕度以45~50%為宜,坐果后要保持土壤濕潤。

2

水肥

管理

種植前:施足過磷酸鈣或磷酸二銨作基肥;生長期發現缺磷,用0.2%磷酸二氫鉀溶液或0.5%過磷酸鈣浸出液葉面噴施;注意薄施勤施。

苗蔓期:開花前視苗情及葉色進行施肥,一般采用水肥提苗,每畝土施平衡型復合肥40kg+尿素5kg兌水100倍后淋施濃度。

花果期:頭花定果后,追施壯果肥,注意追施磷、鉀肥及鈣肥,促進植株生長和果實品質。進入盛果期后,每15~20天澆1次水肥。

3

植株

調整

摘除根茄以下的側枝,以免枝葉過多,消耗養分

摘葉:摘葉可以通風透光,減少下部老葉對營養物質的無效消耗,植株封行后,及時把病葉、老葉、黃葉和過密的葉摘去

剪枝:茄子是雙杈分枝作物,一般雙干整枝,即對茄以上留兩個枝條,每枝留一個茄,每層留兩個茄。每級發出的側枝在茄子長到一半大時留2-3片葉摘心

疏果:及時把發育不良的幼果、畸形果和病果摘去

三、病蟲害管理

序號

名稱

描述

防治方法

1

猝倒病

在苗期發生,幼苗近土表基部水漬狀,后縮成線狀,子葉未凋萎,苗已倒伏地表。

1. 栽培上除注意多通風、透光、少澆水

2. 58%瑞毒霉800-1000倍,撲海因1500倍,72.2%普力克600倍。

2

褐紋病

葉片病斑始為水漬狀小點,逐漸發展成褐色輪紋,邊緣灰白色上生小黑點,莖上病斑呈菱形,果實上病斑也呈輪生小黑點,病處由黃變褐。

1. 加強通風透光、降低群體濕度;

2. 撲海因1500倍,47%加瑞農600倍,70%甲基托布津600倍,50%多菌靈600倍、64%殺毒礬或58%雷多米爾(甲霜靈·錳鋅)1000倍。

3

綿疫病

果實發病后出現水漬狀圓形病斑,后變褐凹陷,有時密生綿毛狀白霉,最后腐爛脫落。

1. 將病枝摘除,通風避光進行防治;

2. 68%烯酰嗎啉、錳鋅1500倍、撲海因1500倍,72.2%普力克400-600倍,72%克露600倍,58%雷多米爾(甲霜靈·錳鋅)1000倍。

4

黃萎病

多在坐果后發生癥狀,由植株下中部出現癥狀,發病初期,在晴天時萎蔫,早晚恢復,病重后不再恢復。有的從一側枝葉變黃,辟開病根、莖、分枝,維管束變黑褐色。

發病初期可選用77%可殺得800倍、50%多菌靈500倍、90%惡霉靈2000倍液灌根,10天一次,連續2-3次,嚴重的要將病株拔除,在拔出處撒生石灰進行殺菌處理,防止病菌借助澆水傳播。

日韩A∨精品一区二区三-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试看-久久无码精品国产大片黄-久久精品亚洲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