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太空經濟

打造中國太空經濟新業態

來源:《衛星應用》 2016年07期 作者 田玉龍     時間:2019-03-05

太空探索、開發和應用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科技、經濟、產業發展中最活躍、最有創新力高科技領域之一,2016年聯合國慶祝和平利用外層空間50年要舉辦一系列的活動,這次聯合國有兩個鮮明的主題,一是迎接太空經濟,而是發展太空外交。這充分表明,太空經濟已經成為世界航天發展的大勢所趨。

近年來,通過在空間技術方面的突破,在產業競爭力方面的提升,以及在國家政策方面的支持,可以說,我國已經具備了加快推動太空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和良好環境。


中國航天快速發展,通信、導航、遙感空間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加速


中國航天經過60年的建設發展,特別是近20年來的快速發展,在空間技術、空間應用、空間科學等領域得到長足進步,航天工業體系和空間基礎設施建設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從過去單一衛星研制應用,轉入到天地一體化發展的新階段,這個階段就是衛星應用、航天產業,乃至太空經濟協調發展。

我國衛星通信應用較早就探索了商業發展的模式,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走出了一條發展道路,帶動了我國衛星通信及應用的規模化、產業化發展。通信衛星應用與社會大眾生產生活關系密切,我們相信,只要通過不斷的創新,尤其是商業和服務模式創新力,我們的衛星通信應用一定會有一個更大的發展。

我國衛星遙感應用正處于一個方興未艾的發展階段,近10年來,我國遙感衛星應用的深度和廣度得到了大幅拓展,這得益于社會優勢企業,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的積極參與,得益于我國航天科技不斷創新,空間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我們研制的新型衛星,無論從分辨率、圖像質量,還是技術成熟度,都為應用和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從國內外發展態勢來看,遙感衛星應用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這就需要我們營造更加良好的政策環境,不斷加強商業模式、產業模式的創新。

在導航衛星應用方面,我國北斗導航系統不斷完善,區域導航系統建成并投入使用,全球導航系統正在加快建設,北斗應用產業在社會各界的大力參與下也初具規模,這為未來北斗導航產業的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然,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北斗導航應用還面臨著較大的競爭壓力,美國的GPS系統仍占據主導地位,歐洲的伽利略系統和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系統正在加速建設,從而給北斗導航系統的應用和產業化發展帶來很大的挑戰。但是,我們相信,隨著北斗導航全球系統的全面建成,以及北斗應用體系的不斷完善,北斗導航系統一定會在與其他導航系統的競爭與合作中得到快速發展。

未來十年,我國將在衛星通信、衛星遙感、衛星導航等領域打造體系更加完善的衛星系列,為衛星應用產業發展,乃至太空經濟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加快建設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實施“一體兩翼”發展新思路


未來十年,我國航天將加快建設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并實施“一體兩翼”發展新思路,即以航天工程技術創新為主體,以空間應用和空間科學兩翼,加快推進航天事業全面協調發展,以創新的思維、開放的心態、充足的準備迎接太空經濟時代的到來。

在航天重大工程方面,我們在“十三五”將繼續部署實施若干航天重大工程,除了正在實施的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導航以及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等重大科技專項以外,還將啟動實施深空探測與空間在軌維護、天地一體化網絡系統等重大工程。

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我國將基本建成由通信、遙感和導航衛星系統組成的空間基礎設施,加快推進空間信息與互聯網、大數據等的融合,打造中國的空間信息高速公路。為進一步推動空間應用及其產業化進程奠定堅實的基礎。

加快推動在空間科學探索與研究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4月24日設立“中國航天日”時的批示中指出,探索宇宙是人類不斷追求的目標,因此,我們將空間探索和空間科學研究作為未來較長時期的重點發展方向,研究制定了我國2030年前深空探測發展路線圖,部署了以月球、火星以及小行星等為重點的探測任務。




全面啟動我國首部《航天法》草案編制,營造良好的政策法規環境


良好的政策法規環境是航天發展,特別是太空經濟發展的根本保障。在當前全面推動深化改革、加快促進軍民深度融合的時代背景下,如何通過政策法規體系的健全和完善,更好地推動航天資源的共享和開放,使更多的社會優勢力量參與航天的發展,使更多的國家投入轉化成全民能夠共享的成果,是我們必須面對的重大戰略問題。

為此,我們以《航天法》研究編制工作為重點,加快推動航天領域的政策法規體系建設。自2014年以來,《航天法》正式列入國務院立法計劃。目前,我們成立了由20多個部門組成的《航天法》草案編制領導小組,在《航天法》草案中,已將引導和鼓勵商業航天發展的相關內容納入主要章節,正在對商業航天、產業航天,商業化、產業化、太空經濟等基本概念的范疇和內涵進行研究界定。

可以說,《航天法》立足現在,前瞻未來,充分考慮了太空經濟發展需求,使法律具有前瞻性,也能確保其法律效力。在航天法研究編制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向社會各界開放,征集大家的思路,共同制定一部有利于我國航天事業發展,能夠迎接未來太空經濟挑戰的法律。


堅持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的宗旨,與世界各國積極開展合作


我國堅持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的宗旨,已經與30多個國家、空間機構和國際組織簽署了100余項合作協定,國際交流與合作成效顯著。

在雙邊合作方面,我們跟歐洲許多國家都建立了友好的合作關系,中法聯合研制了兩顆衛星,與德國、英國、荷蘭、意大利等一些國家也開展了相關合作,俄羅斯是我們長期的合作伙伴。我們還重啟了中美民用航天對話機制,中美航天開始進行接觸而且交流,重點解決中美合作中一些政策、環境,乃至法律上的問題,在一些重大領域大家也取得了共識,如未來在全球氣候變化、減災防災、深空探測領域開展合作。

在商業合作方面,宇航產品出口規模和種類不斷擴大,已經成為中國高端裝備“走出去”的重要標志。未來,我們將充分利用已經達成的國際空間領域多邊和雙邊合作協定,積極鼓勵和引導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開展多種形式、多種層次的交流與合作,加快形成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社會參與的國際合作良好氛圍。




“互聯網+”和大數據為太空經濟提供了有力支撐


目前我國正在大力推動“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大數據等的發展,為太空經濟提供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們必須以此為契機,加快推動融合發展、交叉發展、集成創新發展,共同探索出航天發展,以至太空經濟發展的新道路、新模式、新格局、新產業。

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推動太空經濟發展必須重點抓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振興航天制造業,實現航天工業能力向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的轉型升級。二是通過加強與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融合,大力發展空間信息產業。三是通過商業模式的不斷創新,著力打造中國太空經濟發展的新業態。

面向未來,在國家大的戰略指導下,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參與和積極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夠搶占太空經濟時代的戰略制高點,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日韩A∨精品一区二区三-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试看-久久无码精品国产大片黄-久久精品亚洲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