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太空經濟

太空經濟介紹

傳統太空經濟:


所謂“太空經濟”,是指包括各種太空活動所創造的產品、服務和市場以及形成的相關產業。太空經濟從太空活動的經濟利益角度出發,對航天技術與產品及其應用進行了闡述。“太空經濟”除包括空間技術與產品、空間應用、空間科學三大部分所形成的產業外,還包括由于進入太空、探索太空、獲取太空資源等而衍生的技術、產業和經濟效益。

引自《百度百科》

太空經濟一方面包括各種太空活動及其創造的產品和服務,如衛星通信和電視、衛星導航定位、衛星氣象監測、衛星遙感等;另一方面也包括與衛星發射相關的運載火箭和衛星制造、地面設備制造。

據美國衛星產業協會(SIA)發布的2019年衛星產業狀況報告,2018年全球航天經濟規模已達3600億美元。其中,衛星產業總收入為2774億美元,主要包括衛星服務、衛星制造、地面設備和發射服務等。各領域的商業需求十分旺盛。這說明太空經濟已經發展到相當水平,但太空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仍停留在較低水平。


新太空經濟:



隨著衛星制造、火箭發射技術的成熟,航天的發射費用有望大大降低。同時世界各國政府對航天業務管制的逐漸放松,由過去政府主導走向政府和市場雙向并重,伴隨5G技術商用,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和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帶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的不斷提升,航空航天的技術應用正快步走進普通人的生活。社會政治、經濟、科技的發展賦予“太空經濟”嶄新的內涵。我們認為“新太空經濟”應該具有以下三個典型特征和趨勢。

第一、平民化、大眾化、生活化、娛樂化。“高精尖”這個標簽是“航天”過去給人留下的固有印象,但似乎離普通百姓的生活遙不可及,而“新太空經濟”將與普通百姓和大眾生活融為一體。

第二、工業化、產業化、商業化、市場化。航天技術的應用過去主要集中于國家基礎事業和軍事領域。而民用航天技術應用則是更多地滯留在實驗室。“新太空經濟”與過去的區別是讓技術能夠更好地實現工業化、產業化和商業化。

第三、貫穿一個經濟組織活動全流程。“新太空經濟”不在只局限于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的某個環節,而是貫穿從設計、工藝、研發、原料供應、產品生產、銷售推廣等整個經營管理流程。

   人類社會“天地一體”的夢想正變為現實,2018年2月7日,美國人馬克斯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成功發射"重型獵鷹"火箭,將一輛紅色特斯拉跑車送上太空,同時搭載的還有一張在太空循環播放的5D鐳射唱片和一個穿著SpaceX宇航服,坐在Roadster駕駛座上面的人體模型,及座椅下可有Space X LOGO和超過6000名員工的名字的銘牌。2019年6月24日,Spacex第三次發射了現役最強火箭獵鷹重型火箭,裝載了152個骨灰盒,實行太空葬禮。諸如此類場景表明,太空與我們普通人的距離已經被大大拉近,太空從此不再陌生。

“新太空經濟”的時代已經到來,對于人類社會生產、生活的影響不可估量,我們對未來有無限遐想。

日韩A∨精品一区二区三-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试看-久久无码精品国产大片黄-久久精品亚洲无码